3月28日,由上海二十冶 “武猛新材料职工创新工作室” 主导研发的科技成果在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工程应用三大领域取得突破,揽获上海市级成果转化认证、行业学会奖项及中国中冶科技荣誉。三项奖励的密集落地,标志着武猛创新团队已逐渐形成了集“基础研究-成果孵化-场景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上海二十冶武猛科研团队研发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I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上海市首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根据《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政策,该认证旨在推动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入选项目可享受政府专项扶持,在政策期内获得营业额1.5%-2.5%的资金补贴,加速新技术推广应用。该材料以"高延性、强抗裂、耐冻渗"为核心特性,突破传统加固技术限制,实现建筑砌体"无筋加固",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加固、建筑修复、工程防水及地下管廊建设等领域。其性能优越、适用性广、性价比高的特点使其综合应用水平达国际先进,并实现该领域核心材料的进口替代。目前,该材料已在浙江某桥梁桥墩加固及广州某快速路面铺装等工程中成功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城市更新领域的"超级材料"。
同时,团队主导研发的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建筑结构加固成套技术研究” 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2024 年度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攻克传统材料应用难题,提升纤维强度与制品性能,降低综合成本,并研发出功能性材料,为 ECC 绿色推广与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武猛团队申报的 “绿色多功能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及工程应用” 获评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技术方案已在全国 70 余个城市更新项目实践应用,成果显著,形成多项先进鉴定、专利及标准。
武猛创新团队围绕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ECC)”,坚持 “应用引领创新”,在新材料市场应用拓展方面成果斐然。未来,团队将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高延性混凝土在零碳建筑、新型基建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新材料升级贡献更多科研力量。
(上海二十冶 卜萌萌/报道配图)